“在人工智能時代保持生存和創造的能力,這就是‘藏器于身’,而一旦時機出現,就可以抓住機會、大展宏圖,這就是‘待時而動’……”近日,湛江籍企業家、華邦控股集團董事長、廣東財經大學客座教授蘇如春應邀作專題講座,向350余名師生代表分享行業發展見解和企業管理之道,廣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鄭賢操出席活動。

活動現場。
據了解,華邦控股集團2024年校園宣講招聘活動也于專題講座當天同步舉行。此次活動是推動高校人才供需有效對接的務實之舉,也是深化校企合作、實現產教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。
鄭賢操表示,廣東財經大學始認真落實教育部和省教育廳“百日沖刺”專項行動工作要求,將就業指導服務與人才培養、社會合作等工作緊密結合,全員全程全方位關心學生職業發展,為畢業生實習就業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。自2022年達成戰略合作以來,廣東財經大學與華邦控股集團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系,雙方在搭建產學研平臺、人才培養、就業實踐等方面取得累累碩果:由廣東財經大學碩士生導師、博士歐霞團隊開發的華邦養老創新案例入選“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”;華邦美好家園養老集團與廣東財經大學共建本科實踐教學基地。

蘇如春教授向廣財學子講授人生智慧和企業管理之道。
在專題講座上,蘇如春教授以《在人工智能時代,保持生存和創造的能力》為題,從“用變化的眼光看待經濟社會發展”“用動態的思維看待職業發展”“保持終身學習的能力”三個方面,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在人工智能新形勢下,如何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,鼓勵學子要善于擁抱變化,把握大勢,不斷培養數字素養,保持創造可能性的能力,和企業共同成長、相互成就。
蘇如春教授為學子就業擇業問題解惑。
蘇如春表示,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的生產力革命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力之一,要前瞻性地思考人工智能帶來的變化,以變化的眼光看待經濟發展、理解就業環境;并以華邦的發展邏輯為例,提示學子們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變化,善于在變化中把握住不變的規律和大趨勢,踏準時代的鼓點,與時代共同成長,就能在花繁柳密處撥得開、風狂雨驟時立得定。他認為,人生的起點很重要,但是加速度更重要,“一業定終身”已成為過去式,絕大部分人從事的事業都會隨著工作實踐、平臺、機遇的變化而發生轉變;希望學子要動態看待職業發展,放下身段、腳踏實地、調整預期,客觀看待個人條件和社會需求,敢于從基層做起,從小事做起,在實踐中鍛長板補短板,提升綜合素質,增強職場競爭力。蘇如春結合他帶領團隊持續學習,不斷進階的經歷,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;樹立“考上大學可以改變命運,持續學習可以改變人生”的信念,堅持學到老活到老;將系統的、專業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學以致用,錘煉專業技能,創造價值;同時,還要對新生事物保持敏感,不斷汲取新的信息和知識,把握新趨勢;他建議同學們注重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、“人機協作”的能力、更高的情商和提供情緒價值的能力。
就業是民生之本,一頭連著千家萬戶,一頭連著經濟大勢,其中民營企業是穩就業、促增收的重要支撐。因此,保障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至關重要。為助力高校畢業生逐夢啟航,當天,華邦控股集團攜旗下各產業集團在廣東財經大學舉行專場招聘會,紛紛拋出就業橄欖枝,向畢業生提供包括金融、保險、市場營銷等50余個職位。